大洋新聞 時間: 2014-07-02來源: 信息時報 作者: 王文佳
  □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王文佳(除署名外)
  目前,全新的消費模式打破了傳統商業行為模式,電商改變了百姓傳統的消費習慣。那麼,在這場電商革命中,廣州市民對網購的接受尺度究竟多大?他們的網購及實體店消費習慣到底如何?電商是否完美無缺?O2O模式的未來究竟如何?信息時報協同暨南大學輿情研究中心開展了關於“電商or實體店”的民意調查。調查採集了309份樣本,涵蓋了各個年齡層、文化程度及收入水平,旨在瞭解廣州市民對電商與實體店的消費行為及態度差異。
  網購最愛服飾、圖書音像與日用品
  現如今,參與網購的人群越來越廣,網購不再只是年輕人的新鮮玩意兒,連已經退休的市民郭女士也有過網購的經歷。
  儘管大多數被訪市民都擁有網購的經歷,但網購的頻率和金額並不算高。這或許與人們選擇網購的原因有關係。調查顯示,方便快捷、價格低廉、選擇眾多是被訪者選擇網購的主要原因。在某企業工作的肖先生認為,不用出門就能買到東西是最重要的,便宜是次要的。
  郭女士和肖先生的網購物品都集中在服飾和日用品上,而從調查結果來看,市民網購的主要產品也集中在這類商品上。數據顯示,受訪者主要網購產品類型為服飾、圖書音像與日用品,其中服飾與日用品的網購比例均高出實體店購買比例約5個百分點,差異不大。而圖書音像的購買渠道比例差異較大,選擇網購的受訪者比選擇實體店購買的多出45個百分點。
  有趣的是,有超過六成受訪者實體店看貨後再網購,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產生這樣的行為,實體店在某種程度上來說,變成了網店的“試衣間”。
  消費貴重物品更傾向實體店
  近期,市民高小姐告訴記者,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瘋狂網購之後,她選擇回歸到實體店購物。“有一天我發現,那些便宜又不會穿的衣服積攢到一定數量也是一大筆錢,還不如就在實體店買一件貴一點但是合身的衣服。”高小姐感嘆道。
  如此看來,儘管目前電商對於實體店的衝擊較大,但實體店也並非沒有自己的優勢。從調查結果來看,實體店的主要優勢為可試體驗、可信度高、產品質量好。除此之外,實體店退貨方便也是受訪者選擇實體店的原因之一。由於實體店更受到信任,因此,有超過六成的受訪者願意提供個人信息給實體店。
  調查顯示,受訪者選擇在實體店購買的比例高於網購的產品類型主要有食品、電器、個人護理產品、金銀珠寶以及傢具等產品,特別是食品類,選擇在實體店購買的受訪者占比57.73%,超過選擇網購的受訪者約占比34個百分點。幾乎沒有受訪者會選擇網絡購買金銀珠寶與傢具。
  實體店和網購未來走向何方?
  實體店和電商是不是相互替代的關係,他們又能否共存共榮,又有哪些可以發展的方向呢?實體店若不想成為電商的“試衣間”、不被電商所取代,求新求變和互聯網相結合或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。
  調查結果顯示,有近八成受訪者並不排斥實體店商家的微信服務號與微博號,其中明確表示願意關註實體店商家線上服務號的受訪者占比39.8%。
  同時,“線下消費線上支付”的消費新方式也能夠被大多數的市民所接受。
  數據顯示,有近八成受訪者表示自己能夠接受“線下消費線上支付”消費模式,其中明確表示自己完全接受該消費模式的受訪者達22.32%,而表示可以接受的受訪者達56.06%,明確表達完全不能接受該消費模式的受訪者僅占比0.6%。
  一、註意保護好個人信息的安全
  如今的網購市場雖逐漸走向成熟,但是各方面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,因此市民在網購過程中還是應該註意保護好個人信息的安全,謹防上當受騙。
  二、優化購物體驗才能穩固市場
  網購用戶直言“可信度低”,若電商不能傾聽消費者的心聲,提供更好的購物體驗,網購熱衷者最終也會背棄而去。
  三、商業發展更趨“雙贏”
  在網購群體中,能接受該商業模式的受訪者近八成,O2O商業模式的發展前景較為樂觀。
  未來的商業發展更趨向“雙贏”。實體店商家要在網購浪潮中謀求生存之道,占據穩固市場,必須最大限度爭取與互聯網相結合,打破地理區域與傳統大眾傳播媒介的限制,通過互聯網導入客戶流,才能跟隨時代步伐走向“雙贏”。
  
  (原標題:六成市民實體店看貨再網購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n25hnhhg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